小小一個元素含多含少,都會引起材料性能和用途的變化,因此我們集中整理了此塊知識,供大家學習參考:
1、C元素
C元素為鋼鐵材料中主要的合金元素。C在鋼鐵材料中以間隙固溶或碳化物方式存在。
通常按C元素含量,可將鋼材分為低碳鋼(含C量小于0.25%),中碳鋼(含C量0.25%-0.6%),高碳鋼(含C量大于0.6%)。當C含量小于等于100ppm時,一般可將其細分為超低碳鋼。
一般來說在鋼材中,含C量越高,鋼的強度、硬度就越高,但塑性、韌性也會隨之降低;反之,含C量越低,鋼的塑性、韌性越高,其強度、硬度也會隨之降低。
C元素為奧氏體穩定元素,采用組織強化的鋼種通常具有較高的碳含量,如DP鋼、TRIP鋼、CP鋼、QP鋼等。
深沖及超深沖用途的鋼種,通常采用超低碳成分進行生產。
2、Si元素
Si在煉鋼過程中主要作為還原劑和脫氧劑存在,當含量大于0.5%時可認為是作為合金元素進行添加,可顯著提高鋼材的屈服強度和屈強比,Si超過3%時顯著降低鋼的塑性和韌性,提高鋼的韌脆轉變溫度。
Si含量較高時會易在熱軋帶鋼表面產生紅鐵皮,后續酸洗不易清洗。且Si含量較高會提高鋼材耐腐蝕性能,降低鋼材的涂覆性能。
3、Mn元素
Mn可與Fe無限互溶,在鋼鐵材料中主要以置換固溶方式存在。是鋼鐵材料中主要強化元素之一。添加Mn可提高鋼材的強度和硬度,提高鋼材“淬透性”是高強鋼中重要強化元素之一。
Mn在鋼鐵冶煉中可與S形成高熔點的MnS,進而消弱和消除S的不良影響。